新聞1071107_1

日趨嚴苛的儲存管理環境

如同多數人的意料,今年的調查結果顯示,企業在儲存方面的投資相較於去年與前年並沒有增加,平均儲存方面的預算都維持在 200 多萬元。但另一方面,企業保有的資料量,則維持著與去年相當的 27% 成長率,差不多是每年增加 3 成。

把這兩個數字放在一起,便意味著企業必須在相同的維運資源下,設法處理增加 3 成的資料量。

以每年資料量成長 3 成的速度,3 年後總資料量便會翻升一倍,但若所能獲得的經費仍然不變,顯然將給企業既有的儲存基礎架構帶來極大的壓力。面對這樣的情況,解決辦法只有設法擴大儲存投資,或者是藉由新興儲存技術的幫助,以新的架構來因應資料儲存與管理需求。

不同新興儲存架構的發展消長

所謂「山不轉,路轉;路不轉,人轉」,既然無法改變儲存投資停滯的先天形勢,那就只能從改變儲存基礎設施的形態下手,例如透過新興儲存技術讓儲存基礎架構轉型,以更有效率的方式來管理持續高漲的資料量。

因此新興儲存架構在企業中的滲透率,也是我們調查的重點項目。在我們調查涵蓋的4大新興儲存架構——軟體定義儲存、快閃儲存、公有雲儲存與超融合架構,雖然應用面向與技術路線各有差異,但共通的目的,都可概括為以更有效率、更簡便的方式,來幫助企業管理與保存越來越龐大的資料。

而在臺灣企業對這 4 大新興儲存架構的應用來說,從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出的趨勢,相較於去年,軟體定義儲存與快閃儲存的發展有所停滯,公有雲儲存與超融合架構則有極顯著的成長。

在去年的調查中,軟體定義儲存與快閃儲存在企業儲存的占比,都在 10% 出頭,當時企業預計一年後可望增加到 20% 以上。不過實際到了一年後,2018 年的調查結果顯示,這兩種新興架構並沒有實現去年預期的成長,今年在企業儲存中的占比還是只有 10% 出頭,讓去年的預計顯得過於樂觀。

不過在公有雲儲存與超融合架構方面,情況便完全不同。在公有雲儲存方面,去年的滲透率便已頗高,已有2成企業採用,但是在企業儲存總量的占比並不高,只有 9%。而今年的公有雲儲存在企業儲存的占比則一舉提高了 5 成,達到 14%。

最讓人驚訝的是超融合架構,在去年的調查中,在企業的滲透率低得讓人驚訝,只有 5% 企業採用。但不過隔了一年,今年企業導入超融合架構比例便一舉突破 10%,實現了翻倍的增長。

企業儲存轉型不會停止

從總量來看,這些新興技術在臺灣企業的滲透率,以及在整體儲存中所占的比例,都還很有限,傳統儲存架構依舊是臺灣企業儲存服務的主力。但無由於企業的儲存投資難以有所增長,若繼續沿用傳統架構,顯然將無法因應未來越來越嚴苛的應用環境,只有藉助新興儲存架構才能克服未來的儲存管理挑戰,所以企業藉助新興技術所推動的儲存基礎架構轉型,儘管進程不如預期迅速,但仍會繼續下去。

文章來源:https://www.ithome.com.tw/article/126788